第1242章 东突厥的未来(1 / 2)

日复一日,三月的最后一天。

金色的阳光普照草原,阴山北部阿史那社尔营地,约两百步开外多出了百十余新起毡房。

三千远征军奉命驻扎在此近半个月。

执失思力奉命领兵两万,看押薛延陀五万余俘虏入长安。

目前尚未跨越黄河还在绛州境内,数万‘大军’沿着龙腾国道缓慢行军,队伍延绵数里地。

过往商旅见之无不称奇,好在朝廷发下布告告知原委。

阴山和定襄各得两千俘虏,届时与牧民开山修路。朔方、阴山之间有着三百多里地,大致与定襄至云中路程相等。

阿史那社尔营帐,康苏密面色复杂望向颉利,忧心忡忡道:

“可汗,天下大势轮转,中土称雄已现端倪!前有朔方后有西域伊吾,几近兵不血刃尽归唐土!”

“或许……自今往后数百年,天向唐皇!”

“我部何去何从……可汗当尽早决断!”

执失思力去了长安,康苏密奉命前来接收两千俘虏,于数日前抵达阴山与颉利可汗会合。

颉利可汗至今不曾回牙帐定襄。

朔方的归依,八万大军死伤不过四千余人,真正殒命士兵仅八十余人。

对于见惯战场血腥的东突厥将领而言,确实可谓兵不血刃。

伊吾自不说,乃帕堤尼格主动献城归依,并获封归义郡王掌刺史职,地位与以往基本无异。

“倘若本汗举国投献大唐,唐皇当封本汗归义王,两位以为如何啊?”

颉利可汗不置可否笑了笑,看不出其内心真实想法。

归义郡王和归义王一字之差,却是天壤之别!

归义王当属嗣王范畴,在其之上便是一字亲王,如:魏王、燕王。

康苏密沉默不答,阿史那社尔心中无太大波澜。

颉利大口灌下一盏热乎奶酒,摆了摆手,“此事为时尚早!为今要务尽快修通定襄至云州水泥路!”

看向康苏密吩咐道:“康苏密!明日一早领两千俘虏启程返回牙帐吧,想必汉人春耕已近尾声!”

康苏密抚胸颔首,“谨遵可汗之令!”

草原牧民无法擅自动工,没有大唐派来的工头和道路勘探,也没有开挖修路的铁器工具。

阴山至朔方的工程同样如此。

颉利可汗以为归附大唐为时尚早,按正常历史轨迹,贞观四年三月李靖已彻底击灭东突厥,并将颉利俘虏。

无形中,是苏尘帮东突厥续了命。

颉利可汗看向帐外,起身道:“随我去对面营帐走一遭!”

……

夕阳的余晖,将地头间一男一女身影拖得老长。

近千亩麦田被金色阳光笼罩,玻璃大棚折射出闪闪金光。

几只麻雀在麦梢扑棱着翅膀,叽叽喳喳叫唤着,好像是在巡视地里麦子是否成熟。

与同伴探讨过后,一致认为麦子还需一个月长生才能采收,便结伴嬉戏飞走了。

雀鸟偷食地的麦子亦或是晾晒场的麦粒,百十只以下百姓从不驱赶。

鸟无食必死,届时虫害少了天敌必然成灾。

地头间劳作的村民收拾好农具,牵着牛返回家中。

“美女,去大棚看看?”苏尘不知道冬麦何时收割,根据以前的‘狗尾巴’收获时节估算,应该是在五月下旬至六月初。

冬麦生长周期八个月以上!

“好啊~!”

“走,听说阿塔那带回的外来作物,差不多都发芽出苗,看看有没有我认识的!”

此前苏尘找来阿塔那询问,种子状态的作物,苏尘一样都没认出来。

就连御花园几株移栽的果树,苏尘也不认得。

两个玻璃大棚加在一起,面积不到一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