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0章 下地道(2 / 3)

电池充电技术世纪被发明出来很早,在19世纪末镍镉电池被发明出来,充电电池第一次出现,可惜成本太高工艺过于复杂,镍镉电池成本是干电池的上百倍,只能用于实验室中。

一战时就德意志就研究出镍镉电池用于军用,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普及开。

30年代末岛国侵华时实验出镍镉电池,名称九四式手电筒,用于巡查,就是产量相当少,资源倾斜不足被停止生产。

40年代末,髪国镍镉电池技术突破,得以应用开。

到目前为止,可充电电池技术发展至此,不断发展,又因为技术成本问题用途有限,即使用于照明,使用场景也较少。

红国的手电筒发展跟国家工业发展一样,民国时期技术落后,电池进口,质量参差,纯进口的常规手电筒一个顶得上大城市工人一个月的工资,属于家用电器的一种。

赵东北小品中当年结婚时候家用电器只有一个手电筒,在后续几十年的农村地区,能有一个算是好的,民国根本别指望。

谢一城之前要不是在小鬼子仓库里面找着一些老式手电筒,家里也没有这些东西。

建国前,奉天兵工厂就能生产手电筒,被小鬼子攻占后控制住开始生产军用手电筒,供当地使用。
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等东北解放到建国后,手电筒也纳入轻工业发展规划中,从东北到羊城、沪上、北平等多个地方城市开始进行生产。

羊城的虎头、沪上的白象等手电筒品牌逐渐开始生产。

现在大队跟小队手中也多多少少有一些手电筒,这是奉天工厂生产后进行下发的。

他们在山林中行动,如果遇到下雨或者下雪,需要点火点不着,手电筒虽然无法保证充电,可救急外出使用还是非常靠谱,怎么都比火把要强。

现在下地道中,也幸好是有手电筒,不然拿着火把进洞,万一哪颗炮弹真意外爆炸,真是全玩完,哪怕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几率也没人愿意这么赌。

没走几步路,谢一城手电筒微微摇晃看着周围,发现有些不对劲。

蹲下身,谢一城借着手电筒光亮脚下,眉头微皱,这脚下散落的,怎么看上去像是粪便。

“指导员,咋了?”

两人止住脚步,好奇地问着。

“你们之前下来,在里面看到啥东西没?”

谢一城也不嫌弃,伸手捡起已经冻成梆硬的粪便打量一番。

“啥东西?下来时候也没瞧见呐。”

战士有些莫名。

“这有东西在这过冬,往里走没见着?”

“没有,我跟队长也没往太里走,怕出意外。”

“那等会要注意了,里面说不准有东西。”

丢下手上东西,谢一城站起身,一手拿着手电筒,一手将腰间的短刀取出。

瞧着谢一城提刀防备,两人也赶紧将枪拿起,被谢一城瞬间喊住:“不到遇上生命危险,不要在里面动枪。”

进入地洞都是炮弹,要是里面真有东西用枪射击打中炮弹,要是真炸了,那更玩完。

两人听着谢一城的话,赶忙将枪放下换成刀,跟谢一城一样一手拿着手电筒,一手持刀,警示四周。

刚刚下来时的坦然消失,瞬间警惕起来。

“指导员,这里面那东西是啥?不会是山神爷啥的吧?”

“这地方山神爷能进来?那要挤成啥样才行。”

谢一城没好气道:“顶多下来一头狍子,可狍子粪跟刚刚看到的不一样,再说狍子也不猫冬,来这干啥。

“这地方下来的顶多就是一头獾子啥的,个头大不了,把心放肚子里去。

“我拿刀是怕警醒了那东西,獾子惹急了上来咬一口,真要是咬到人,咬块肉都算好的,真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