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4章 五千一晚,不亏吧?(2 / 3)

“那我找阿妈设计设计去。”大小姐一转头,“诶,看,那是酒店的茶园。”

“当时谈项目的时候,不想要的,可佛协的大师说,这都是早先这边几个寺庙的庙产,没人手来管理,在他们手里就荒废了,不如一起拿去。”

“只不过买茶园花了三千多万,改造又花了一千多万,才有了现在景象,以前都是杂草丛生。”

“以后你就知道值了,尤其是那一百亩的一级龙井。”李乐歪头,顺着指向看去。

那一片茶园像一卷未干的淡墨,挨挨挤挤地爬满缓坡,老叶子油亮如釉,新抽的嫩芽尖儿还坠着昨夜落雨留下的宿珠,被蝉声震得直打颤。

茶香混着雨后泥土的腥气漫过石径,几枝野杜鹃从篱笆缝里探出头,让人分不清是花染了茶韵,还是茶浸了花色。

“好看。”

“你就会说个好看?”

“蓝溪白石出,山脚绿茶园?还是,阳崖阴岭各殊观,雨后风前各异香?”

“听不懂。”

“让你不学无数,以后咋辅导娃作业。”

“有你还要我干嘛?”

“别,我还想多活几年呢,别人家一个就鸡飞狗跳心律不齐脑梗心梗了,咱家这是俩。等以后,让红姐每科准备一个四到五人的辅导班子,从教材到习题,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,实在不行给送铁一中去,让他们也体会一下父亲来时的路,哈哈哈哈~~~~”

车行不远,便过了隧道。

道旁梧桐筛下的光斑,活像老茶碗底的冰裂纹,明明灭灭地抚着方向盘,李乐恍惚间感觉竟像在沏茶,左手转半圈是注水,右手回半圈是摇香。

有卖莲蓬的老汉蹲在路边,竹筐里码着带泥的嫩藕和微开的粉荷。

有心停车挑两根,拿回去给曾老师文艺文艺,这老汉偏要塞把野姜花。

“昨夜里九溪淌过来的,沾着虎跑泉的凉气,您带回去,插在瓶子里,好看咧。”

无奈,只好付了钱。临了,李乐又要了几张荷叶,说是回去做粉蒸肉,又被大小姐“讥笑”,出门不捡钱就算亏,抠儿相十足。

沿着山路,车前映着茶垄的波纹,一浪浪推着云影走,倒像把整座峰山都收进了后视镜。

忽见山脚竹寮飘起炊烟,想来是谁家炒茶起了锅,青叶子在铁锅里翻身的沙沙声,隔着老远都听得真切。

蝉声忽地收了翅,原是碾过一片梧桐荫。树影在挡风玻璃上淌成墨渍,像是淌着黄公望的富春山色。

李乐不由得想起当年,在王老爷子的小院儿里,汪爷爷给自己说过的西湖美景八月的天,像是把紫砂壶,装得下龙井的翠,容得了蝉鸣的沸,最后都在车轮温吞的转动里,酿成半盏不凉不烫的茶汤。

终于到了酒店,连个正式的门都没有,只有一处矮墙的镶嵌的篱笆,隔绝了路人的打探。

干脆停车,跟着来迎接的酒店经理步行。

虽然没来过,但作为干舅舅鲁达和北峪村以后经营业态的上模版,早已经通过曾老师和大小姐的描述和图片视频,有了直观的感受。

而当身临其境,终于明白曾老师说的,酒店的主题,道、雅、禅、闲。

云径缓行,青石板上苔痕斑驳如岁月拓印,仿佛听见几百年前古村的捣衣声,自溪畔荡来。

竹林筛下碎金般的光影,垂落的藤蔓轻叩白墙,如哪位隐士悬笔未落的墨迹。

院落皆低眉顺眼地伏在草木林深处,檐角飞翘处垂挂的瓷铃,风起时便与周边寺庙断续的梵钟法罄遥相唱和,将山岚揉成一句句心经。

几缕溪水在院墙外汩汩絮语,裹挟着龙井茶田的清气,把一股子煮茶论道的逸趣,洇染进每一扇榆木窗棂的纹路里。

遮天蔽日的林荫深处,数盏灯笼次第亮作橘光,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