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总的来说,天子刘洵对于项目部的研发结果还是非常满意的,同时也惊叹于此时百工的技术水平和想象力,感叹自己真的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。
虽然说这些火箭本质上都是添加了火药助推的箭矢而已,与后世可以爆炸、可以燃烧的火箭根本不可同日而已,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大杀器了,所以天子刘洵心中非常高兴,当即重赏了项目部的所有百工。
火箭项目部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大量的钱财赏赐,项目部的负责人和“技术骨干”还被封爵,众人顿时欢呼了起来。
同时,天子刘洵对陆军部尚书史曾说道“朕验收合格的四款火箭立即开始量产,而后全部装备给神机营,不得有误!”
“诺!”
一番布置之后,天子刘洵又联想到了后世明朝的火箭种类,那时的火箭种类也十分繁多。
除了一些常规的火箭之外,还有飞枪、神火飞鸦等多种火箭。飞枪是一种箭杆约15米长,使用约21厘米长,6厘米粗的药筒,药筒应为上一篇提及的后火药筒。仰射时很有可能一支制作最为精良的飞最远可以飞到700步,按一步5尺来算,大约900到1000米,就算是一般的飞枪,也可以飞到大约400米左右。根据一些文献记载,明初时,这种武器便已经装备明军水师。一艘40多米长战舰上大约会装备9具9龙盒,每盒会装9支大飞枪。
既然有大的就也有小的。后世明军还装备了一些小型火箭,箭杆长度在80到90厘米之间,与当时的弓用箭差不多长,药筒大约长6厘米,主用来射人,应该没有采用后火药筒(应该是没地方弄弹头了),仰射时射程大约300米左右,箭头可以涂抹毒素。可以配合特殊的盾牌使用,也可以装在特制的火箭筒内使用。由于箭短重量轻,普通士兵一次可以携带四到五个火箭筒,还可以让骑兵在马背上使用。
想到这里,天子刘洵又补充道“这些火箭再制造一些加大版的样品,而后交给海军部尚书杨辅,让其放到海军战船上试验一下,看看用于海战的效果如何!”
陆军部尚书史曾闻言微微一愣,而后拱手称诺。
看着眼前一捆捆的火箭样品,天子刘洵便想到了后世明代的多管火箭炮,那可是比欧洲各国正式使用的火箭炮早了五百多年的大杀器。
这种多管火箭炮就是利用独轮车装载和发射火箭的“架火战车”。这种世界上最早的多管火箭炮,是在人力独轮车上装有6 个长方形箱体的火箭发射器,它像6 个大蜂窝排列成上、下两行,共载有火箭160 支。这种火箭发射器和“火龙箭”、“一窝蜂”等多发火箭的结构和特点相似,都是将火箭预先装在发射筒内,而所有火箭的引火线都联在一起,形成引火总线。发射时,点燃引火总线,火箭就犹如条条火龙,一齐从发射筒内喷出。刹那间,火闪烟飞,声如雷呜,直向敌阵地冲去。
天子刘洵还依稀记得自己在后世《百兵谱》这本书上看到过明架火战车的资料长120、宽52、高87厘米。这是一种独轮车装载火箭的战车,前有绵帘,需要时可放下挡铅弹,车两侧设置六筒火箭,计160支,火铳2支,长枪两支,此车由两人操作。
架火战车虽然看起来简陋粗糙,但它体轻灵活,使用转移都很方便。打仗时,三个人即可操作。其中一人负责瞄准指挥,兼管推车,其他两个装填弹药和点火等,协同作战。
在架火战车的发射筒上方,有一卷起的棉帘,它是一种防护装置,相当于现代火炮的防盾饭。当冲锋或转移阵地时,为了防止敌人的箭矢射伤炮手,将棉帘放下来。发射火箭时将棉帘卷起,简便实用。
另外,在车的两侧还装有火铳和长矛各两支,以配合火箭炮来杀伤不同的目标;必要时,还能用来同敌人白刃格斗,进行自卫。
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