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乡纪实(2 / 4)

那人见了卢飏,也不等说话,接着就往后院奔去,卢飏认识这人,是他们卢家的一个孩童,名叫小石头,今年才十一岁。

“少卿,我收回我之前的说的话,原来你家如此气派啊,看这门子都有了。”

吴国祯见到这三进气派大院,也是笑着恭维。

卢飏此时正被弄得有些莫名其妙,此时听了吴国祯看似恭维其实揶揄的话,心中更是有些愤慨,不等那门子出来,抬腿便进了院子。

青砖灰瓦白墙,处处还泛着新鲜,进门的影壁便是一副五子登科的雕刻,卢飏上去摸了摸,竟然还是石头的,心中又沉重了一些。

一旁的吴国祯还想赞叹两句,却见孙传庭在给他使眼色,再看卢飏,此时变得一脸凝重,便不再多话,跟着卢飏往里走。

三人刚拐过影壁,便见卢沈氏先迎了出来,旁边还跟着那个小石头,另一旁则是卢飏不认识的一个女子,在那里虚扶着卢沈氏。

再看卢沈氏,已经全然没有之前贫苦农户的做派,头上一支玉簪亮闪闪,手上还有玉镯,衣服也换上了绸缎的,看着年轻了好几岁,有点张家奶奶的味道了。

“风哥,风哥,你可回来了,来让娘看看,长高了,也壮了,好好好!”

卢沈氏见卢飏走了进来,拉着卢飏的手上下打量,两行老泪慢慢的就滴下来了。

卢沈氏一哭,弄得卢飏便也忘了之前的不快,接着便给卢沈氏介绍吴国祯和孙传庭。

两人端正行子侄礼。

见两人是卢飏的朋友,还是同窗,卢沈氏也很高兴,心道儿子如今出息了,交往的也都是秀才了,而且还是监生。

卢沈氏此时看见儿子,便像看见当年自己在辽东的那个家,那是他爹也是秀才公,来往的也多是城里的秀才。

如今她儿子也是秀才了,而且还入了国子监,将来中举也很有可能,以后这卢家的门楣肯定要比她沈家更大。

想到这里,卢沈氏心中更加喜悦。

待卢沈氏将卢飏迎回堂屋坐了,卢飏这才想起还有一个人没见到呢。

“娘亲,我爹呢?”

卢飏端起刚才卢沈氏身旁那个小婢女给倒的茶水,一饮而尽,然后问卢沈氏。

“跟着家里的佃户收麦子去了,我说不用去,等着就行了,可你爹不愿意,非说不看着不放心。”

卢沈氏嘴里说的淡然,但眼睛里却有抑制不住的得意冒了出来。

“咱家都有佃户了?”

卢飏心中一惊,这一年来,他卢家的变化可真大,不仅起了大房子,连带着仆人都有了,而且竟然还有佃户。

“这佃户也不是别人,就是你叔祖家,你中了秀才不是可以免五十亩的田赋嘛,咱家可没这么多田,你爹便想着买田,不过还没买,也不知风声如何撒出去了,你叔祖便找上门来,说要寄田在咱家,你爹抹不开面子,便同意了。”

明朝对读书人很是优待,为了鼓励百姓读书上进,不仅规定秀才可以四处游历,不受路引限制,而且还可以减免秀才一家五十亩田地的赋税,另外,家中除了秀才本人以外,还可以免除两个丁口的劳役。

这些优待政策,对于一个普通的秀才都是天大的好事,甚至比每月一两的廪生银子都要强,因为廪生银子不是每个秀才都能得到的,必须是每年县学考试一等和二等的才有,而这些优待政策,只要考取了秀才功名就能享受。

卢飏听了母亲所说,心中顿时哑然,距离他中秀才这才一年的时间,投献的便已经主动上门了。

而且这还是一个偏远山区的秀才,若是他以后中了举人,那投献的估计就更多了。

卢飏这么努力读书,为的是将来匡扶天下,其中便要打破这秀才举人进士的优待,可没成想,他还没有迈出救国的一小步,结